光明网原标题《新版学生守则为推进素质教育找到新途径 》
孟木二梓
中小学生要不比吃喝穿戴、主动分担家务、不说谎不作弊、会自护懂自救……27日,教育部公布《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对中小学生提出上述具体行为规范要求。(8月28日《新京报》)
应该说,这次教育部公布的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增加的不比吃喝穿戴、主动分担家务、会自护懂自救等内容,不仅更切合学生的实际,也在如何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方面作了大胆突破,赢得受访民众和舆论的一致好评,可谓实至名归,毫不为过。
过去,在人们的印象中,学生守则内容空洞,说教性太强,且居高临下,板着面孔训人,学生不仅不知所云,更不知道该怎样做。由于学生守则缺乏可操作性,学校也没法进行具体、有效的教育、引导,所以学生守则的命运大都是挂在墙上了事,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
换言之,过去的学生守则忽略了少年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忽略了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规范和引导,使得学生守则与学校教育相脱节,难以成为学生的“行动指南”,也很难发挥学生守则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影响学生的作用。
而新版学生守则最大的亮点就是将规范、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引入到守则之中,告诉学生哪些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是要养成的好行为、好习惯,这样学生不仅知道哪些不能做、不该做,哪些必须要做到,而且,这些守则的内容经过老师、家长的引导、教育和监管,学生也能做到,这样学生守则也就真正能发挥其规范、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能力的作用,使学生守则真正成为学生的“行动指南”。
实际上,中小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还处于形象思维或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一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只适宜接受形象、具体的教育、引导,新版学生守则中的不比吃喝穿戴、主动分担家务、不说谎不作弊、会自护懂自救等内容,不仅更接地气,更突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也完全遵循了中小学生成长规律和育人教育的宗旨,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必须指出的是,现在素质教育也存在空洞说教、可操作性差、难以落地这样的问题,而新版学生守则从说教到规范,从要求到引导,从思想道德的灌输到日常行为能力的培养,从抽象空洞到具体可行的深变革,凸显了以培养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能力为主旨的新理念,为化解当下素质教育停滞不前的瓶颈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示范,为全面、切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找到了一个新的切入点,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借鉴。
附: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中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根据学生发展的新特点,我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现予以发布,请遵照执行。
各地可依据修订后的《守则》,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教育部
2015年8月20日
中小学生守则
1.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好学多问肯钻研。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
3.勤劳笃行乐奉献。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
4.明礼守法讲美德。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5.孝亲尊师善待人。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
6.诚实守信有担当。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
7.自强自律健身心。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开朗向上,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
8.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
9.勤俭节约护家园。不比吃喝穿戴,爱惜花草树木,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